美国退出后,在质疑声中,令人担忧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残局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改头换面为CPTPP。2017年11月11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茂木敏充与越南工贸部长陈俊英在越南岘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同宣布,除美国外的11国已就继续推进TPP正式达成一致。根据11国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退出后的TPP更名为CPTPP,即“全面且进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再好听,也不过是打折版
新版TPP有所“瘦身”。CPTPP暂停了TPP原有的20个项目,其中4个涉及劳工标准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有待进一步商量,但新版协定依然保留了TPP超过95%的内容。暂停的20个项目与美国关系很大。此前,由于美国经济一家独大,其他国家为了更加便利地进入美国市场,出于无奈而选择妥协。如今美国退出,相当一部分项目无人问津,被迫暂停,于是“潮落船低”,多边自由贸易自然质量降低、限制放宽。适逢中国“双11”大甩卖,CPTPP恰如TPP的打折版。
同时,新版本TPP的生效条件改为任意6国批准即可,即半数以上。此前涵盖美国的12国TPP生效条件是批准协定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应占全体签约国GDP之和的85%以上,而在原12个签约国GDP总和中,美国一家GDP就占了六成,美国的退出等于TPP的生效条件实际上已经作废。
换汤不换药,遏制中国的本质依旧
虽说日本对TPP“起死回生”沾沾自喜,自觉由“二老板”递补为“大当家的”,有一种成就感、获得感,但换了马甲的TPP前景难言乐观。
首当其冲的是CPTPP仍带着TPP遏制中国的不光彩的“胎记”,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TPP协定原本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4国在2002年首创,利用太平洋贸易的地域优势,进行区域战略经济合作。美国半道上插一杠,是6年后的2008年,正值美国爆发金融危机那一年。从此,TPP被美国绑架,成为美国经济纾困的一根稻草。2011年,美国拉日本入伙后,TPP又成了遏制中国的一张牌。
作为具有明显亚太特色的区域性经济组织,TPP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位置的中国排斥在外,证明TPP本身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
事实上,相当一段时间内,TPP都被美国主宰,是美国重返亚洲、实现其战略再平衡的产物,成为制衡中国的一个地区性经济组织,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地缘政治色彩。2015年4月初,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一次演讲中做出美国亚太再平衡“2.0版本”三个最重要基石的表述,第一个、第二个基石分别是高新武器装备、美日韩三角同盟,第三个基石则是TPP。他认为,TPP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与航母一样重要”。
经过马拉松式谈判,2015年10月5日,TPP协议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为首的12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这是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留给下任总统的“政治遗产”,同时也是一个包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总统还在竞选阶段就将TPP打入冷宫,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废除TPP谈判,在“让美国更伟大”口号下,宣布美国政府退出TPP。
美国退出TPP“朋友圈”,TPP突然失去了重心,导致TPP影响力急速下降。作为涵盖全球经济40%的特大范围贸易协议,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的退出瞬间导致签署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减少至13%左右。
一贯与中国为敌的日本乘机当起了“带头大哥”,要把遏制中国这出戏继续唱下去。以CPTPP取代TPP,日本自以为是临危受命,救TPP于水深火热之中,并有了眉目。
任你折腾翻天,中国根本不关心
但中国对此十分“轻蔑”。在2017年11月11日举行的中方APEC代表团吹风会上,有记者问及,是否担心各国就TPP达成框架协议会对中方一贯持支持态度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造成影响。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回应称,中方并没有对TPP的成果给予太多关注,也不认为RCEP会受到TPP的影响。
平心而论,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共同参加(“10+6”),比TPP更有包容性、更具现实可能性,是旨在建立一个现代、高质量但又“门槛”适中、更具可行性的自贸区谈判;比TPP更有开放性,启动RCEP谈判并不意味着要用RCEP取代现存的各个自贸区,与此同时,RCEP坚持开放合作原则,欢迎“10+6”以外其他国家参与,为其他国家加入RCEP预留了空间;再就是RCEP由东盟主导,是东盟加强与重要邻近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各参与国特别是本地区的大国,在实施其政治、经济战略的同时,能否充分考虑对东盟主导性的充分尊重,是RCEP成败的关键。
这么多人不领情,日本委屈又尴尬
评论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