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仍然困扰着非洲大陆。自2018年1月汇率制度部分自由化以来,安哥拉货币宽扎贬值超过30%。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冲击,尤其是2014年夏季以来的油价暴跌,动摇了许多非洲国家的稳定性。在非洲主要经济体(尼日利亚、南非和安哥拉)表现不佳的情况下,2016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放缓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除了经济活动放缓之外,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也导致了非洲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大多数非洲货币的下行压力。
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安哥拉)和矿产资源出口国(莫桑比克、赞比亚)的汇率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尽管动用外了汇储备来减轻汇率波动幅度,但在多数情况下,货币仍然出现了明显的贬值。2013年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货币贬值超过20%。
对非洲企业而言,货币贬值导致了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外币计价债务负担的增加。对于这些非洲国家的出口和进口而言,汇率不稳定也意味着跨境交易的成本更高。在某些情况下(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流动性短缺使得它们更难将利润汇回国内,以及在境内进行贸易。实施资本管制(埃及)或进口管制(阿尔及利亚),以抑制外汇市场的压力,也对企业经营产生了直接影响。
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非洲的这一场货币贬值“运动”有所缓解,但正如本文中所采用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PI:指数越高,反映了外汇储备的贬值和/或消耗,外汇市场的压力就越大)所表明的那样,一些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对于那些最依赖自然资源收入的非洲国家来说,2014~2016年,财政和经常账户余额严重恶化的不平衡,继续对汇率施加压力。
评论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